猴屿乡:努力营造良好卫生环境
走进猴屿乡四个行政村,给人总的感觉是不仅村间道路实现100%硬化,而且十分整洁卫生,农村改水改厕全面普及,绿化工程日臻完善,村民讲文明卫生蔚然成风。该乡先后荣获“福州市卫生村”、“福建省卫生乡镇”称号。
乡党委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作为一次民心工程来抓,层层落实责任制,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主要做好重点整治,对文化活动中心、敬老院、公园、市场、停车场以及公厕等重点活动场所,规范管理,做好卫生,定期消毒。对卫生死角、偏僻路段、垃圾处理、内河清理等,要求村保洁员对垃圾处理要密封收集、日产日清、集中填埋、焚烧;禁止河面有垃圾漂浮物,有效控制内河污染。对重点时期,如夏秋之交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多发季节,秋冬季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每年开展两次除“四害”活动,发动群众搞好卫生,消除四害孳生地,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在突发疫情期,坚持全民动员,整治卫生,对外则是严把关口。与时同时,做到抓卫生与改水、改规、村建工作“三结合”。80年代以来,乡辖四个行政村先后建成了四个水库,自来水用户率达100%。整顿农村集贸市场、超市,清理食杂店“三无产品”,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通过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等村建工作,引导村民参与农村改厕工作,认真推广三格式无害化卫生户厕,提高农村改厕普及率。
该乡以讲卫生的大环境来影响村民的个体行为。每年结合“三讲一树”宣传活动、四季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月活动、爱国卫生周活动等,发动学校、机关单位和群众组成义务队伍,参加环境整治活动。不断健全乡村卫生保洁队伍,实行有偿服务,确保全日保洁制全面落实。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目前拥有一家卫生院、四家卫生诊所,各村都有卫生公厕、垃圾处理点、垃圾圈、垃圾箱。各村都制定村规民约,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近年来,依靠乡村两级及海外华侨的力量,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蒲竹寺风景塔公园、猴屿公园、洞天岩公园和浮岐江滨公园等,村间休闲风景亭台也逐步增加。并由村一级筹资15万元在西泽线猴屿路段进行植树绿化。
猴屿乡深化
“生态村庄”建设
猴屿乡继续深化生态村庄建设,力争五年内,逐步实现村庄布局优化、村落绿化、庭院美化、道路硬化、环境洁化、沟渠净化的目标。
该乡加强村庄规划的执行和管理,坚持“一户一宅”、“拆旧建新”的原则,控制村民建房规模,鼓励统一规划建设住宅小区,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参与实施拆违见绿、拆旧添绿为重点的植树造林绿化活动。见缝插针,逐步实现田边、河边、路边、住宅边基本绿化。加大公共绿地面积建设,绿化休闲场所,增加村民的户外活动空间。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各村成立饮用水管理小组,完善管理制度,做到水费有人收、水源有人管、水管破损有人修,让村民喝上放心水。去年以来,猴屿村多渠道筹资168万元,完成饮用水管网改造工程。此外,充分调动华侨捐资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抓好屿山公园、猴屿文化广场、猴屿森林公园、浮岐江滨公园建设,健全相应配套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基本情况:猴屿乡全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系沿海丘陵地带;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东南部山峦起伏,层林叠障,西北部江海岸线长达9公里,江面水域约11平方公里,是天然避风港和海农产品集散点。全乡面积22.02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l%。其中耕地面积8115.4亩,园地1034.7亩,林地16613亩,滩涂地3000亩。辖4个行政村(其中八个自然村,一个畲族自然村),总户数2185户;总人口5505人。西泽公路穿乡而过,建成了浮歧与琅岐之间的跨闽江口大桥,水陆交通便捷,是商家理想的投资胜地。全乡旅居海外华侨、港澳台胞10470人,有2141户为侨属侨眷,约占总户数98%,是福建省著名侨乡。
特色及优势:猴屿临江面海,交通便捷,是天然避风港和海农产品集散点;耕地资源丰富,蝙蝠洲、浮岐洲是进行大面积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投资地;旅居海外华侨、港澳台胞10470人,是著名的侨乡,每年全乡侨汇达2000多万美元;旅游资源丰富,猴屿岩是闽江“一日游”十大景点之一。




猴屿森林公园,总面积两千多亩,由三部分组成:闽山水森林人家、牛项知青森林人家、大麦山森林人家。所谓的“森林人家”是指以良好的森林环境为背景,以较高游憩价值的景观为依托,充分利用森林生态资源和乡土特色产品,融森林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一体,为游客提供吃、住、娱乐等服务的健康休闲型品牌旅游产品。大家可以通过在“森林人家”的活动,改善精神状态、获取最大的身体和心理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