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人物传真热点风光法律教育科文卫生经贸文学同学乡镇信息发布

您的位置 ==》长乐线 [长乐人网上家园]| 人物 | 苏振芳 | 长乐市网络文化研究会顾问

苏 振 芳
Su ZhenFan

  苏振芳,男,福建泉州惠安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规划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项。主要著作有:《道德教育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等刊物全文转载。

  

网络文化研究--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

苏振芳主编

  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既有全球性又有地区性。在我国,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的关系问题更令人关切……本书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认为面对无论是博客播客、越轨违规还是政治道德、霸权主权,我国都需要发展网络经济,吸引和培养信息人才,并建立与完善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正确分析处理问题,主动出击,占领网络阵地的制高点。

《网络文化研究》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网络文化概述
  一 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二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
  三 互联网的特点
  四 互联网的基本服务功能
  第二章 互联网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
  一 互联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二 互联网推进军事斗争新浪潮
  三 互联网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
  四 互联网促进文化活动新模式的产生
  五 互联网是人的社会化的一种新途径
  六 互联网促进人们购物、医疗观念的新变化
  第三章 网络行为及其越轨行为控制
  一 网络行为的分类及其社会控制
  二 网络越轨行为的一般表现
  三 网络越轨行为的一般特征及其危害
  四 网络越轨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第四章 网络文化与学校网络教育
  一 信息化校园社区的出现——网络走进了学校
  二 信息化校园社区的学习新概念
  三 信息化校园社区的教育新概念
  第五章 网络文化与网络生活方式
  一 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虚拟生存
  二 网络与网络工作新方式
  三 网络与消费新方式
  四 网络与休闲方式
  五 网络与人际交往方式——虚拟交往
  六 网络与网络教育的多样化
  七 网络与网络理财新方式
  八 网络与网络社会活动
  第六章 网络文化与网络博客、网络播客
  一 网络博客的产生、形成与发展
  二 网络博客的正反功能
  三 博客发展的规范与引导
  四 博客的社会影响力
  五 网络博客发展的新走势——手机博客、网络播客
  第七章 网络杂志与网络出版
  一 网络杂志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
  二 网络杂志的未来走向
  三 网络杂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 网络出版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及其引导
  第八章 网络文化时代青年的家庭婚姻观
  一 婚姻家庭是什么
  二 网恋——在虚幻和现实之间
  三 网络时代——未来婚姻家庭发展的多种观点
  四 网络时代家庭婚姻的新形式
  第九章 网络色情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对策
  一 中国网络色情现状
  二 网络色情的利益链条
  三 网络色情带来的危害
  四 网络色情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五 青少年如何远离网络色情的侵害?
  第十章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带来的危害及对策
  一 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二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界定、标准、分类及其成因
  三 网络成瘾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
  四 如何有效净化网络环境
  第十一章 网络文化与青年政治社会化
  一 网络时代的社会群体结构
  二 互联网与个人社会化
  三 网络传播媒体对青年政治社会化提出的挑战
  四 网络时代青年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五 青年政治社会化要顺应时代潮流,占领网络阵地的制高点
  第十二章 网络文明与网络道德建设
  一 网络文明与道德——一个全新的课题
  二 计算机网络带来的道德问题
  三 净化网络,德不可缺
  四 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第十三章 面对网络文化的机遇与挑战
  一 网络文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
  二 网络文化对中国未来走向的挑战
  三 网络文化:中国未来发展何去何从
  四 全球网络文化的发展趋势
  附录 青年学生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与步骤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参考文献
  编后记

荣誉来历 | 公司简介 | 广告服务 | 最新动态 | 招聘信息 | 访客留言
首页 加入收藏夹 返回页首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2001-2009 长乐信息咨询服务网(冰心题) .《长乐热线》编委会

福建省长乐市网络文化研究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