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奏响“大交通”交响曲
■《福州日报》记者郭立锋
近日,记者漫步长乐滨江滨海路,只见8车道的大道沿着海岸线伸向远方,南北澳海岸线的优美风光、海天一色的迷人景致尽收眼底。
滨江滨海路是长乐市“十二五”重点规划建设的绕城大通道,也是福州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80公里,总投资约70亿元。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先后建成通车三沙湾至南北澳段、南北澳至外文武围垦堤段等43.2公里的道路,其余路段正在积极推动中,计划2017年底实现全线通车。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长乐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福平铁路、长平高速、东南绕城高速等对外大通道加快建设;营滨路、两港线拓宽改造二期、滨江滨海路三沙湾至外文武围垦堤段等工程基本完工;长乐机场第二轮扩能改造顺利推进,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大关,长乐机场海关正式揭牌运作;松下港区18#、19#泊位完成主体工程,12#、13#泊位及防波堤二期工程加快建设……
一条条现代化的城市大道,一个个万吨级的港口码头,一次次大刀阔斧的机场改造,奏响了长乐市全面建设“大交通”的交响曲。在全新的大交通格局下,这些公路、航线犹如活力四射的“生命线”,与全国动脉相连,滋润着长乐百姓。
看公路,建成后的滨江滨海大道,将衔接203省道、201省道、营滨路、机场等骨干道路、枢纽,覆盖长乐市11个乡镇(街道),串联起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琴江满族村、梅花古城水乡渔村、郑和航海馆、下沙海滨度假村等景区,形成一条集交通、旅游观光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路。
说海港,在松下港口岸牛头湾作业区,12#、13#泊位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在塔吊林立的港区集装箱码头上,一艘艘装满粮油、铁矿石以及钢材等散杂货的集装箱货轮整装待发,通向各大港口。目前,松下港牛头湾港区已有4个泊位投入使用,港口日平均接卸粮食能力达到2万吨。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广阔的辐射区域,松下港口成为福州市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粮食入境口岸之一。
望苍穹,一架架飞机沿着一条条空中航线从长乐飞向各地。目前,长乐机场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06条,与国内外73个城市通航,运营的国内外航空公司达29家。一张覆盖国内大中城市及东、南、北亚地区乃至北美、南半球的航空运输网络,将长乐与世界联网。2015年11月30日,长乐国际机场迎来了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的历史时刻,成为全国第25个千万级机场。总投资约19.5亿元的长乐国际机场第二轮扩能改造完成后,该机场将具备2300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的保障能力。
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拉动了长乐产业经济的快速腾飞。以滨江滨海路为例,目前沿线已有猴屿游艇码头、福建恒兴南方水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宝钢不锈钢产业园、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海西高科技企业港、中储粮等项目相继落户,未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长乐全市交通设施投资额逾100亿元(不含市政)、建设等级公路超过100公里、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100多项。
展望“十三五”,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方位推进和福州新区的开放开发,长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长乐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牢固树立基础先行理念,积极推动福平铁路、地铁6号线、道庆洲大桥、长平高速、东南绕城高速、东部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滨江滨海路、福北线改造等市域大通道建设,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奏响了全面建设“大交通”的交响曲
——长乐加快推动交通道路建设纪实
交通路网是城市的命脉,也是城市靓丽的“景观名片”。近年来,长乐市委、市政府坚持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理念,把交通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工程重中之重工作来推动。长乐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潘上游说:“站在历史新起点,交通运输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全体交通人团结一致,上下努力,扎实工作,积极推动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规划引领道路交通基础建设
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部署,我市对应国省干线新一轮规划和县、乡、村道新一轮调整,与福州主城区联系方面,除保留现有的青州大桥和两座乌龙江大桥外,近期增加道庆洲过江通道、南磐大桥,按照统筹规划、协同发展的理念加紧编制《长乐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届时将形成“一环六纵六横”的高速、快速、主干道路交通网络体系,保证各种运输方式(航空、铁路、轻轨、港口)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交通综合规划的指导作用。
积极加快重点道路建设进度
加快推动滨江滨海路一期工程、省道201文浮段、营滨路、金滨路、福北线改扩建工程,改善提升沿江、沿海大通道。两港线改扩建及航猴线提升工程也已经基本完成,峡漳线、省道201文岭至赶兜段建成投入使用,大大加快改善西南部、东南部城镇群交通条件。
进一步推动农村路网建设,重点抓好文明示范路建设,同时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全面实施到位,切实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