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城市人物传真热点风光法律教育科卫经贸文学同学贺卡乡镇信息发布

您的位置 ==》长乐线 [长乐人网上家园] | 绿城传媒独家出品重拍电视连续剧《昙花梦》 该片于2015年12月31日开播

长乐市文学协会新春茶话会(2003年2月8日)后,

当代诗人张诗剑、著名作家陈娟夫妇与主编张善国(中)合影

旅居香港的女作家陈 娟于2002年12月25日

为本站主编张善国已收藏十二年的

长篇小说《昙花梦》题字

  上个世纪末的中国文坛,陈娟的名字并不陌生。她的处女作一炮走红,从报刊之林走向电视屏幕,继之,她的中短篇集《香港女人》、长篇小说《玫瑰泪》相继引起人们关注。也许人们知道她是位香港女作家,却不知道她作文之艰辛,和以医养文之经历,故在她回乡省亲之际,登门拜访。

理想是奋斗的动力
——访长乐籍香港女作家陈娟老师

张善国

  上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接到陈娟老师的电话,获知次日回港。赶紧抓住时机,于晚上8点到达她的下榻处。师生相见,却没有师生之间的客套。陈娟老师平易近人、善于言谈,从文学创作,到赴港后的历程,娓娓道来……

  一九八一年我赤手空拳来到香港,历尽艰辛,但兴趣诱发我的潜力,在外子的支持、帮助下,竟"天方夜谭"开起医馆。理想给我奋斗的动力,我白天行医,晚上到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学习中西医。用银针治愈了许多奇难杂症,独创了针灸整脊法。我治病又医心,在与病人谈心解结中,获得了许多创作的素材。医馆成了我观察社会、了解人生的特殊窗口和纽带,展现眼前的是一个斑斓陆离的大千世界。
在香港商业社会里,文学创作难以糊口,我以医养家,以医养文。到港后,我利用两年工余时间,把《昙花梦》草稿加以修改、润色、提高,经常写到凌晨二时甚至令胸部感到窒息,耳鸣达半年之久。适逢内地改革开放,"赶到江南遇上春"。从一九八四年起,《昙花梦》在《深圳特区报》连载两年,内地十多家报刊杂志选载、连载。一九八五年由北京法律出版社出版,接着香港、台湾也相继出版,总印数逾百万套(上下册);后又拍成电视连续剧,改编成上海评弹、福州评话和连环画,曾轰动一时。然文章何价?经济收益甚微,兴趣而已。

  我常去内地出席会议,顺便访问观光,爱逛书店,总见不到《昙花梦》一书,心中感到茫然。有位教授告诉我一个秘密,说在他所在的大学旁边旧书店里,有《昙花梦》出租,因传阅者甚众,书都被翻阅得很破烂,甚至再用线重新装订。感谢中国友谊出版社重新再版,由北京新华书店总店发行,自己的作品能受到大众喜闻乐见,自然感到高兴。

  外子张诗剑与我同是文学"傻子",我们办了份香港《文学报》。他认为文学是美丽的事业,文学报的纸质一定要精美,色彩要缤纷,质量一定要把关。十四年如一日,他全心身地投入,我俩虽粗饭淡菜,但很乐意共同养活它,此中之艰辛,非当事者无法理解。其中,我的精力和时间也损耗不少。尤其有一段时间,我除了行医外,还为香港《大公报》撰写医学专栏。外子的文学活动频繁,我常要帮他听电话,校对,发行等,自己只能在时间的隙缝里爬格子。除了写了些中短篇小说,结集成《香港女人》、《兰馨焚书》外,还于2000年秋推出了长篇小说《玫瑰泪》,因此,每晚不超过凌晨一时便无法睡觉。积劳成疾,一朝醒来,舌下黑了半瓣,医书记载"舌下全瓣俱黑,神仙也难治"。有幸,我针灸、服药,战胜了病魔。

  我是个平凡的人,但知"笨鸟先飞"的道理,以勤补拙。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在文学、医学上取得一些成绩。文学和医学都是我的兴趣和理想。我的医学、文学的种子是在中国内地撒下,长出幼苗,却在香港成长、开花、结果。如今,我对创作仍有追求,仍要为理想奋斗到底,愿和所有的读者朋友共勉。

荣誉来历 | 公司简介 | 广告服务 | 最新动态 | 招聘信息 | 访客留言
首页 加入收藏夹 返回页首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2001-2016 长乐信息咨询服务网(冰心题) 《长乐热线》编委会

福建省长乐市网络文化研究会协办